您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文件

抚松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2-10-09   信息来源: 抚松县政务信息化管理中心   收藏
字号:    |
抚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抚松县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抚政办发〔2022〕21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相关单位:

  《抚松县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抚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5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抚松县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系列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市要求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会议安排,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394号)和《吉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12〕10号)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防治总体形势

  2021年,全县共发生3起地质灾害,灾害类型为崩塌,灾害等级为小型,未造成人员伤亡及过往车辆伤害。主要分布在抚松镇与仙人桥镇。主要因素为强降雨与冻融导致。总体上,过去的一年,全县系统聚焦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周密安排部署,扎实统筹推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形势稳中向好,总体平稳可控,实现了省里提出的不死人、少伤人、减损失目标。同时,属地管理单位与相关部门要清醒的认识到,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然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新情况。

  (一)形势任务有新要求。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要求“本着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积极组织力量,强化灾害防范,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行动自觉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加强对重大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在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同时,抓实安全风险防范各项工作,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坚决遏制事故灾难多发势头”。“要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的复杂深刻影响,从安全角度积极应对,全面提高灾害防控水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开展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指引和基本遵循,必须一以贯之深入学习领会,把握核心要义,坚决贯彻落实。今年下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为确保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相关部门单位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牢记“国之大者”,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像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那样,坚决克服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工作不足等问题,坚决克服松口气、歇歇脚思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把小事当做大事干,把每一项具体工作落实于责任、落实于行动,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千方百计提升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二)气候气象有新挑战。近年来,气象气候异常和极端天气事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仅2021年,国内各地从年初的江苏南通极端雷雨大风,到7月的郑州极端暴雨和台风“烟花”、再到8月湖北随县特大暴雨,我国天气气候异常,局地极端天气事件多发,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动态变化性和时空不确定性十分突出,防治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从我省看,据预测,汛期全省平均降水量为400~450毫米,比常年略多,与去年相近。初夏多冰雹、雷电等强对流天气;盛夏6至8月份为吉林、白山、通化以及延边和长白山地区地质灾害防范的重点防范时段。从近三年灾害的诱发因素看,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占比在逐年提高,排查工作难度持续加大。对此,住建、交通等相关单位和乡镇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应对,特别是在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要做好迎接极端天气挑战的充分准备。

  (三)防治工作有新动向。一是业务工作连续性仍待加强。由于相关部门、乡镇与村两委换届业务调整更换人员,这些新同志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业务体系、工作流程、职责要求还需要一个熟悉过程,对关键环节的把握也需要积累经验。二是避险演练覆盖面急需拓展。个别威胁区域内的基层社区、村屯存在麻痹侥幸思想,没有开展避险演练,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在避险演练的组织上,还存在等靠思想,主动作为不够,对于属地区域避险预案没有进行分析,对重点人没有落实专人包保。三是群测群防员专业水平有待于提高。灾情险情预报的精准性和时效性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安排部署

  今年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系列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紧紧围绕“隐患在哪里”“结构是什么”“灾害何时发生”等关键问题持续发力,补短板、强弱项,狠抓灾害预警监测和群专结合体系建设,发挥条块合力,压实防灾责任,扎实推进各项防治措施落地,坚决巩固地质灾害防御防线,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重点抓好以下6方面工作:

  (一)做好监测预警。各乡镇要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与自然资源、气象、水利、交通、住建、文旅、民政等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和重点防范区域内的雨情、汛情、震情,完善地质灾害预警联动机制。各乡镇要明确落实乡镇政府主要领导包乡镇、乡镇班子成员包片、其他干部与村委会(街道)包点,自然资源部门包技术服务指导的责任体系。明确人员保持24小时通信畅通,确保监测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到村到社到户到人。对威胁铁路、公路、电力、水利、矿山等设施或企业安全的地质灾害,尤其主管部门或受危及单位负责监测预防并进行治理,县自然资源局要予以协助并负责监督检查,并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的信息交流,对气象部门预报有强降雨的地区,要开展险情巡查、预警预报等工作,提高对突发地质灾害事件的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二)加强群防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基层社区、村屯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员队伍,优先遴选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对工作流程熟悉的人员担任。加强对基层、社区(单位)和群防员的地质灾害预警、响应、处置等临灾避险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预警响应水平和险情处置能力。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基本认识的宣传活动,增强和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村,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以村、组干部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对群测群防员要给予适应经济补助,提高临灾自救和互救能力。

  (三)开展避险演练。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和不可预测性,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地质灾害防治防范能力。因地制宜地组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增强预案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重点乡镇要在每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都要设立警示标志、向受威胁群众发放“明白卡”,全部开展一次避险演练。6月30日前,将开展避险演练方案、照片和视频等资料,以光盘形式报县自然资源局勘查科。

  (四)实施工程治理。根据国家《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关于“谁引发、谁治理”原则,对修路、建房、采矿等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建设部门和单位要开展工程治理。对风险高、险情紧迫、治理措施相对简单的隐患,自然资源部门指导相关单位做好排危除险,及时消除威胁。对于防治能力降低或受损的治理工程,责成管护单位及时维护,确保工程有效运行。

  (五)推进避险搬迁。各乡镇要强化属地管理责任,统筹安排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受威胁群众避险搬迁。按照《吉林省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工作指引》(吉自然资办发〔2021〕198号)要求,落实移民搬迁的措施和责任。

  (六)严格日常监管。加强对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引发地质灾害活动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三同时”制度,杜绝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对威胁铁路、公路、电力、水利、矿山等设施或企业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责成其主管部门或受威胁单位负责监测预防并进行治理,并予以监督检查。

  三、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明确地质灾害管理的职责,提高大局意识

  地质灾害防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分级分类、属地管理,统筹部署、突出重点,依法依规、科学减灾”的原则。各乡镇要制定相应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并做好相关抢险物资准备。发生险(灾)情时,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疏散群众,开展调查和防治工作并及时上报。各乡镇要会同自然资源、住建、水利、交通、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完善我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抢险救援措施,健全应急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建立预警报警系统。在重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设立警示标志、发放明白卡,落实避险方案。

  (二)进一步强化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政治站位

  汛期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全力做好相关工作的落实。一要把防灾责任贯穿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全过程;二要坚持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灾情速报、汛期值班等制度,组织人员及时为受威胁群众发放“两卡”;三要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测预警工作,不断扩大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面,全面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四要加强对群测群防工作的监督指导,切实落实各项防灾措施和应急预案,最大程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进一步严格执行制度,提高快速响应和处置能力

  防汛期间,要动员单位整体力量,落实好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坚决杜绝脱岗、空岗。各乡镇灾情信息要坚持第一时间速报、6小时内续报、12小时内正式报的时限要求,绝不允许出现迟报、误报、漏报、瞒报现象。要落实好汛期灾情信息“零报告”制度,各乡镇每日8:30时前将属地前一日有关情况汇总上报。

  (四)进一步加强监管,有效提高地质灾害防治防范能力

  严格依法管理,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各乡镇要开展农村居民房屋选址安全评估工作;各有关部门加强对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引发地质灾害活动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三同时”制度,杜绝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情况的发生。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组织专业队伍对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进行确认复核。

  附件:1.抚松县地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与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

  2.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

  3.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

  

  附件1

  抚松县地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与质灾害

  重点防范区域

  一、2022年灾情预测

  据吉林省气象局预测,汛期全省平均降水量为400~450毫米,比常年略多,与去年相近。初夏多冰雹、雷电等强对流天气;盛夏6至8月份为吉林、白山、通化以及延边和长白山地区,地质灾害防范的重点防范时段。由于降雨是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预测全县地质灾害发生数量、灾情等级与常年相近。抚松县地质灾害点分布广泛,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从时间分布看,地质灾害发生的季节性较强,主要集中在融雪期和雨季,冰雪融化和较强降水天气易形成径流,可能造成桃花水灾害。地质灾害易发区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

  二、重点预防地区

  我县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322处,其中,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11处。根据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发育特征地质灾害重点预防地区如下:

  (一)重点预防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抚松镇中心街泥石流、抚松镇碱场沟泥石流、抚松镇马鹿沟泥石流、抚松镇清乡村泥石流、抚松镇栾家营村泥石流、抚松镇鸡冠砬子村后崴子泥石流、抚松镇荒沟门村团结沟泥石流、抚松镇荒沟门村六社泥石流、抚松镇狍子圈泥石流、抚松镇狍子圈北0.8公里泥石流、抚松镇新安桥西沿江公路崩塌、抚松镇302省道沿线崩塌、抚松镇荒沟门村后山体崩塌、抚松镇抚生村至新安村沿线崩塌、抚松镇山东会村碱场沟滑坡、抚松县石龙电站坝后右岸山体滑坡、仙人桥镇西山沟泥石流、仙人桥镇庙岭村六社泥石流、仙人桥镇中心街泥石流、仙人桥镇小东沟泥石流、仙人桥镇黄家崴子村崩塌、兴隆乡德胜村北滑坡、兴隆乡刁窝砬子村于家营南侧泥石流、抽水乡西坎村泥石流、抽水乡碱厂沟泥石流、抽水乡抽水村河北社北侧泥石流、抽水乡东大村东南侧泥石流、抽水乡北沟村兴农社南公路西侧泥石流、万良镇高升村南1.0公里泥石流、万良镇仁义村豆牙沟泥石流、抚松县大方铁矿尾矿库、抚松县仁义铁矿尾矿库、兴参镇榆树区西泥石流、沿江乡滩头村沿线崩塌、露水河镇站前街滑坡、露水河镇红卫街崩塌。

  (二)重点预防的乡(镇)

  抚松镇、仙人桥镇、万良镇、兴隆乡、兴参镇、沿江乡、新屯子镇、露水河镇、北岗镇、松江河镇、漫江镇。重点预防崩塌、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三)重点预防的公路沿线

  1.国道201:仙人桥镇—抚松镇—万良镇—北岗镇—露水河镇—沿江乡

  2.省道203:露水河镇

  3.省道302:抚松镇—兴隆乡—松江河镇

  4.农村公路:抚松镇—黄家崴子

  (四)重点排查其他区域

  全县矿山企业、矿山尾矿坝、学校、医院、集市、旅游景点区等人群集中区。

请参考抚松县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政策解读




责任编辑:抚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初审:    复审: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