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走进抚松县仙人桥镇黄家崴子村,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道路干净整洁,两旁的房屋错落有致,红灯笼高高挂起,与四周的青山相互映衬。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香甜的味道,寻味而去,便来到了村民臧淑珍家。厨房内热气腾腾,臧淑珍正和家人忙碌地制作着粘火勺。只见她双手熟练地揉搓着面团,面团在她手中变成一个个圆润的剂子,包上红豆沙馅,放入油锅一烙,瞬间香甜气息弥漫开来。这小小的粘火勺,承载着百年的饮食文化,是长白山区冬季的传统美食,其制作工艺传承已久,2021年被评为白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这软糯香甜的粘火勺,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名片”。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村里规范了制作流程,统一商标,对外销售,订单源源不断,不仅畅销全县,更远销全国各地。每到年关,订单不断,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臧淑珍笑着说:“以前这就是自家过年吃的,没想到现在能卖出去,还能挣不少钱。”除了粘火勺和民俗活动,黄家崴子村的红色文化也别具特色。这里曾是东北抗联第一、第二路军的重要战绩地,也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支援前线的大后方。依托这些红色资源,2015年,抚松县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在此成立,同年黄家崴子红色乡村研学游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宣告成立。村里先后升级完善了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展馆、抗联纪念馆,开辟了一南一北两条抗联路。
责任编辑:吉林日报
初审:董恩林 复审:辛伟源 终审:王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