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抚松县法律援助工作以服务民生为主线,以“应援尽援速援”为目标,以实现法律援助“ 零门槛”、“全覆盖”为标准,法律援助为民办实事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强化法律惠民援助职能,让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一是扩大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在农民工、零就业家庭、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妇女、军人军属等列为重点援助对象基础上,将农村留守儿童、在读大学生因特殊情况导致暂时性困难的特殊群体纳入法律援助范围。二是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将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未成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经济困难标准放宽到最低工资标准的1.5倍,让更多困难群众能够享受法律援助。三是拓宽法律援助领域。探索在公证、司法鉴定行业实行法律援助,增强法律援助供给能力。
健全法律惠民实体网络,让群众找法更方便。以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路为依托,在县妇联、共青团、工会、老龄委、残联、看守所、县公安局交警队、武装、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全县各村屯及社区建立法律援助联系点,每个联络点明确一名联络员,由村干部兼任。截至目前法律援助联系点133个,法律援助工作站24个。
完善法律惠民服务热线,让群众法律咨询不出门。一是在法律援助中心设立专项服务热线。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实行电话联系、上门服务,对语言表达有障碍的当事人通过电话回访了解情况。二是掌握“123”工程活动的法律需求。及时为企业及员工提供法律咨询解答。律师采取上门服务,帮助企业审查、起草、修改合同,员工及其亲属如遇到符合法律援助范围的案件对其优先法律援助,如有涉及其他法律服务部门的业务范围,做好引导联系工作。三是竭尽所能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发挥法援律师职业优势变来访为下访,帮助困难群众走出困境,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及法律的“公平正义”。近三年来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797件,结案592件。解答咨询1300余人次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919.6万余元。
推出法律惠民承接载体,让群众学法用法更便捷。一是开展脱贫攻坚便民法律服务活动。建立“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及时入村对接,并在包保贫困村的村民委员会制作和悬挂法律服务信息公示牌。充分整合法律援助律师、法律援助志愿者等法律服务资源,公开法律服务工作人员联系电话,保证服务对象随时随地与法律服务工作人员保持信息沟通,力争做到法律咨询不出村、涉法涉诉及时维权,达到降低服务成本,减轻农民负担,提高法律服务效率目标。截止目前为贫困村村民解答咨询10人次。二是开通“法律援助直通车”。为加强法律援助应急机制和服务圈建设,在偏远村屯设置法律援助联络机构,对需要2-3小时才能到达的偏远村屯,委托村、居委会作为法律援助联络机构,切实保证了“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全面推行。三是开展“流动式”法律宣传。整合全县法律服务资源,定期深入街道社区、乡镇村屯、企业、学校开展流动式、互动式法律咨询和菜单式“以案释法”活动。截至目前,宣传32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700余份,宣传袋4400余个。
责任编辑:
初审: 复审: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