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旅游抚松>>抚松文化>>档案抚松

抚松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9-06-10   信息来源: 抚松县档案馆   收藏
字号:    |
国际档案日 | 红色的记忆·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抚松县档案馆6月9日国际档案日

  

  

  2019年是新中国七十华诞,在这举国欢庆的美好时刻,让我们翻开档案,共同追忆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1931年至1945年,东北抗联一路军、二路军等抗日武装和广大抗日组织依托抚松长白山区域深山密营,抗击侵略,救亡图存,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与日本军国主义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爱国主义篇章。 

   

  抚松县是抗日联军的根据地之一,杨靖宇将军所领导的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以及第二路军,先后在北岗、贝水滩、东岗大碱场、石龙岗、漫江、塔河密林里建有密营、弹药厂、被服厂等。1936年8月31日,杨靖宇曾指挥抗联一、二路军攻打抚松县城,给日寇以沉重打击。据不完全统计,十四年抗战期间,在抚松抗联、抗日组织死伤110余人。杨靖宇、王德泰、李学忠、苏剑飞、曹亚范、张蔚华等抗日英雄事迹家喻户晓,影响深远。 

  【集团部落与抗联密营】1938年-1942年,日伪当局加紧实施“集团部落”和“大讨伐”,抗联和抗日组织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日伪当局于1934年底在抚松推进集合屯堡(即集团部落),设置集家地点98处,到1935年底,原有分散居住户1066户,集家889户。对集团部落内住户定量供给粮食,并设置严密的封锁线,切断抗联与群众的联系。为支援抗联而成立的我党外围组织也遭到破坏,抚松县大营屯救国会12名成员于1939年12月28日被捕,牵连被捕的村民达数十人。1938年开始,大批抗日队伍溃散瓦解,仅1939年通化独立宪兵分队就捕获王凤阁余部魏营长、压五营、兵团长、肖副官等合计365人,其中有些人叛国投敌。由抗日投敌人员为骨干组成的特搜班配合日军讨伐队日夜不息追踪抗联队伍,并捣毁了抗联赖以生存的大量密营,仅在蒙江县、抚松县就烧毁密营100余处,对活动在抚松、长白、濛江(现靖宇县)、桦甸区域的抗联队伍造成致命威胁。 

  由于叛徒出卖而壮烈牺牲的有杨靖宇、曹亚范等著名将领,其中: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杨靖宇于1940年2月23日,在与抚松一江之隔的濛江县(今靖宇县)壮烈牺牲;曹亚范于1940年4月8日在带领部队外出筹粮时,在濛江龙泉镇西瓮圈被叛徒杀害,在抗联最艰苦的时期,他是少数支持杨靖宇“不退不躲,坚决将抗联的旗帜打到底”的将领之一。此外,据关东宪兵司令部档案资料记载:“1940年12月20日,在抚松县相木顶子(杨木顶子)西南方向三公里处,满警讨伐队击毙从中国所密派之张禹亭等人”。张禹亭为抗日救国军督战司令,从关内秘密派遣到长白山区工作不久即壮烈殉国。 

  【解放-东北民主联军的大后方】1945年9月,我冀热辽军区16军分区在抚松成立办事处,同年12月17日,东北人民自卫军通化支队一团在刁窝砬子击溃国民党中央先遣军33师三团一营,伪县长陈骏声率队投降。12月18日,抚松县解放,随即成为东北民主联军的重要大后方。1946年2月,东北民主联军第三野战医院迁至抚松县万良镇,同年3月,辽东省荣誉军人学校迁至抚松县城,在城厢区、抽水洞区、大营区和万良区设分校,500余名伤员散居在群众家中养伤。 

  1946年10月末,国民党军队占领通化市后,南满根据地只剩下临江、抚松、靖宇、长白4个县,形势非常严峻。四保临江战役期间,为建设和巩固新生民主政权,并为东北民主联军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我辽东军区三、四纵队和辽宁、安东、辽南军区部队多次进驻抚松地区,支援了各区一部分枪支,到1947年底,县、区地方武装实力进一步增强,基本达到了人手一枪。在中共辽东省委动员下,抚松县掀起参军支前热潮,全县参军人数达924人,还成立了战争支援委员会,组织大批18岁至50岁的民兵,组成战勤大队支援前线,战役期间参加支前民工达2.7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7%。 

   

  1947年4月,唐林根任团长。1947年5月17日,抚松县人民武装司令部成立,辽宁军区司令员白坚任命吴靖宇兼任司令员,唐林根为副司令员,田稼丰兼任政治委员。从1945年11月至1948年8月的三年时间里,抚松县剿灭“于福大队””黑瞎子战””岳营”等大小匪帮5股,活动在抚松地区的土匪基本肃清。   

  抚松县解放后,全县耕地面积156 570亩,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却占有70%-80%以上的土地。1945年12月-1949年春,抚松县完成土地改革,并发放土地执照。农民翻身得解放,实现耕者有其田,以火热的革命热情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责任编辑:抚松县政务信息化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