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期环境影响
(1)施工机械噪声及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建筑施工中的主要噪声源有运输汽车、挖掘机、铲车、装卸机等,具有噪声高、无规则等特点,建议制订施工计划和安排施工时间时,尽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禁止夜间、午休时间施工;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对产噪设备采取可行的消声减震措施,并进行定期的维修、养护;闲置不用的设备立即关闭;运输车辆进入现场减速并禁止鸣笛;可适当设必要的施工围护,防止施工噪声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2)施工作业废气防治措施
①扬尘
施工期扬尘主要在土方开挖、材料装卸、运输过程中产生。
上述扬尘可以通过采取定期洒水、大风日加大洒水量及洒水次数;施工场地运输通道及时清扫、冲洗;运输车辆低速或限速行驶;挖方土及时回填;避免起尘原材料的露天堆放、用帆布覆盖。
②汽车尾气
本项目施工期运输车辆尾气呈面源污染形式,扩散范围不大,污染物排放时间及排放量相对较小,建议选用低能耗、低污染排放的施工机械、车辆,对于排放废气较多的车辆,应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另外,尽量选用质量高、对大气环境影响小的燃料,并加强机械、车辆的管理和维修,尽量减少因机械、车辆状况不佳造成的空气污染。
③沥青烟气
本项目恢复路面作业时所用的沥青,全部由伴热站提供,不在现场进行拌合,只在现场铺摊。运输过程中车辆匀速行驶,不得急刹车、急掉头,并应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篷布。
(3)施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
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主要是废旧路面、弃土等,建议废旧路面等固废随时收集,统一运送至建筑垃圾堆放场,弃土运至城镇低洼处进行填埋,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施工人员生活垃主要为有机物、纸张、塑料袋等,这些固体废物往往存在于堆场、施工营地等临时用地附近,工程承包单位加强对施工人员教育,不随意乱丢废弃物,保证工人工作生活环境、卫生质量。镇内明渠清淤过程会产生少量淤泥,运至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
(4)施工废水
本项目管道施工过程中,管道试压进行打水实验,试压废水通过新建管道直接排放至既有管线;混凝土养护废水净沉淀处理后回用于地面洒水降尘或回用;雨水冲刷机械产生的废水经采取避让雨季施工,雨天对各类机械进行遮盖防雨及加强管理定期维护设备,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等措施后可以将其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5)生态环境
项目建成后占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性质不发生改变,施工结束后,对生态造成的影响将逐渐恢复,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2、营运期环境影响
(1)营运期水环境影响
①道路路面和路基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避免径流至周边水体及土壤。
②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的车辆上路运行,以防止道路散失货物造成沿线土壤、水体污染。
③运营期排水系统会因路基边坡或道路上砂受雨水冲刷等原因产生沉积、堵塞,因此应定期清理排水系统及全线的边沟,从而保证排水系统疏通。
④新建道路上设立严谨超载、减速等交通标志。
(2)声环境影响
拟建道路及桥梁运营期间将对周边环境产生噪声污染问
题,防治道路交通噪声采取工程措施控制和降低交通噪声的危害,道路建设项目声环境保护工程措施主要有设置建筑物隔声措施、构筑隔声屏障、栽植绿化降噪林带、建筑物功能置换等。
另外,从运营期管理角度考虑,可在线路沿线各敏感点处设立限速标志,不仅可提高道路运营时的安全性,而且低速行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噪声源强,最大限度降低交通噪声对沿线居民敏感点的影响,较为合理。在道路运营期,应加强公路的管理和养护,保证路面的平整度,以减少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降低运营期交通噪声对沿线敏感点声环境的影响。
(3)环境空气影响
①严格执行尾气排放车检制度,禁止尾气排放超标的车
辆上路。
②倡导汽车使用清洁燃料(如乙醇汽油),提倡使用新型环保汽车。
③要求车辆安装汽车尾气处理装置,达标排放以减少尾气有害物质。
④保持道路良好通行秩序,保证汽车在良好的路况下行驶,减少和避免塞车现象。
⑤加强道路两侧绿化,在两侧栽种可以吸附汽车尾气中污染物的乔木、灌木等树种及草坪,以控制废气向周围环境扩散。
⑥加强道路路面的清扫工作,同时路面还需定期洒水,减少二次扬尘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
(4)固废物
道路工程实施运营后,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行人的生活垃圾、道路清扫垃圾等,经过环卫部门的定期清扫、收集,运送指定地点处理,确保城市卫生环境清洁,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