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城市简介

抚松县是吉林省白山市下辖县,位于吉林省境东南部长白山西麓,总面积为6153平方千米。截至2011年,抚松县人民政府驻抚松镇,辖11个镇、3个乡。总人口29.8万(2013年)。
抚松县是重点林区县和著名人参产地,被称为中国人参之乡。
  • 地理环境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地理环境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地理环境抚松县位于中国吉林省东南部。松花江上游,长白山西北麓,北与桦甸市、敦化市以二道松花江为界。南与临江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相连。东与安图县、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接壤。西与靖宇县隔江相望。与江源区相接。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积雪深。夏季短促,较热,雨量集中。春秋两季冷空气活动十分活跃,气候多变,冷暖阶段性变化显著,春有“倒春寒”,秋有“小阳春”之说。降水量充沛,无霜期的长短差异很大。

  • 交通通讯

    Traffic

    communicationt

    交通通讯

    Traffic

    communication

    交通通讯抚松区位和交通优势突出。地处东北亚金三角和渤海湾经济区这两个发展中心的制高点上,同朝鲜、俄罗斯、日本、韩国开展跨国经贸合作条件便利。201国道和302省道纵贯全境,拥有中国首个森林旅游机场——长白山机场,通航北京、上海、青岛、广州等14个城市,宇松铁路、营松高速、鹤大高速贯穿境内,四白高铁抚松段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预计2021年开通,届时,抚松将成为北京3小时可达的后花园。抚松境内共有8个高速出口,立体交通拉近了世界与抚松的距离。

  • 自然资源

    Natural

    resources

    自然资源

    Natural

    resources

    自然资源抚松县是长白山人参核心产区,在人参行业领域有三个世界之最:人参产销量全球最大,人参生物学特征全球最佳,域内的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全球最大;抚松县境域辽阔,境内高山叠嶂,江河纵横,森林茂密,有浩瀚的长白山林海,壮观的火山山脉,密布的火山矿泉,独特的冰雪风光,典型的垂直景观带,神秘的故事传说。境内有国家公布的35个“王牌”景点中五奇之一的长白山天池;矿泉水资源丰富,被中矿联授予“中国矿泉城”荣誉称号;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宣传活动委员会评为“中国蓝莓之乡”。

  • 历史沿革

    Historical

    evolution

    历史沿革

    Historicall

    evolution

    历史沿革清宣统元年十月二十日(1909年12月2日),钦差大臣东三省总督锡良和副都统衔奉天巡抚程德奏请,拟在长白山岗后(今抚松地域)设县治。宣统 元年十月二十四日(1909年12月6日)军机处钞交上奏,宣统元年十二月初六日(1910年1月16日)奉朱批,旨准立县。建县之初,县治所设在"双甸 子",故取名双甸县。

  • 长白山4

    长白山,中国东北的著名山脉,跨东北三省,东北-西南走向,是中朝界山。“白头山”之名起源于中国,据《李朝实录》肃宗十八年(1692)条云:“长白山,胡人或称白头山,以长白故也。”所谓“胡人”,所指即是女真人、满族人。可见“白头山”同“长白山”一样,皆是由

  • 长白山3

    长白山,中国东北的著名山脉,跨东北三省,东北-西南走向,是中朝界山。“白头山”之名起源于中国,据《李朝实录》肃宗十八年(1692)条云:“长白山,胡人或称白头山,以长白故也。”所谓“胡人”,所指即是女真人、满族人。可见“白头山”同“长白山”一样,皆是由

  • 长白山2

    长白山,中国东北的著名山脉,跨东北三省,东北-西南走向,是中朝界山。“白头山”之名起源于中国,据《李朝实录》肃宗十八年(1692)条云:“长白山,胡人或称白头山,以长白故也。”所谓“胡人”,所指即是女真人、满族人。可见“白头山”同“长白山”一样,皆是由

  • 长白山1

    长白山,中国东北的著名山脉,跨东北三省,东北-西南走向,是中朝界山。“白头山”之名起源于中国,据《李朝实录》肃宗十八年(1692)条云:“长白山,胡人或称白头山,以长白故也。”所谓“胡人”,所指即是女真人、满族人。可见“白头山”同“长白山”一样,皆是由

  • 山神神像

    相传,农历三月十六是山神老把头孙良的生日。抚松县2011年4月19日举办了山神老把头节祭拜仪式,纪念闯关东挖参的开拓者——孙良。这是该县自 2007年以来第5次举办该活动。此次活动由抚松县人参文化研究会、文新体局和老把头研究会联合举办。人参业户、人参文化专家及社会各界群众数百人参加了 仪式。

  • 节日庆典

    老把头是为世代生活在长白山区乃至大小兴安岭在内的关东山区的山民们所传承的家喻户晓的采参始祖。《抚松县志》、《临江县志》、《通化县志》、《柳河县志》以及《长白汇征录》等地方志书中皆有简略记载。老把头是以平民身份入“志”且有姓无名的典型人物

  • 山神庙宇

    老把头墓前石碑上镌刻着“采参祖师孙良之墓”,墓后东侧一卧牛石上刻有绝命诗。老把头被采参山民们奉为“行帮至圣”。1996年4月10日通化县为修公路,将老把头墓南移50米,当时据专家对墓中发挖出来的残留骨骸与陪葬的陶器鉴定,死者至少葬于300年前。

  • 祭祀山神

    因老把头心地善良,品德高尚,后人便给他起名叫孙良。民间有关老把头的传说故事,其梗概是:山东莱阳有个姓孙的人和一个扛活的伙伴张禄,生活贫困来闯关 东,到长白山挖“棒槌”(人参的俗称)。有一天,两人为了多挖些人参,便分路进山而走散。孙为寻找伙伴,饥饿而死。他不畏艰险,宁死要找到失踪伙伴的无私

抚松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抚松县人民政府主办 网站地址: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

吉ICP备 10001464号   网站标识码:2206210005

吉公网安备 22062102000108号